“吉林省相對來講產能過剩的矛盾不是特別的突出,但是確實受國家產能過剩的影響比較大。按照人均鋼的產量,煤炭的產量,水泥的產量都不高,所以在吉林現在還沒有下崗職工的問題!3月23日,吉林省副省長姜有為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“振興東北:‘工業搖籃’的二次騰飛“作出上述表示。
姜有為表示,2012年吉林省GDP增速是12%,2013年是8.3%,2014年和2015都是6.5%,經濟增長的速度有所回落,三產的增速下來的不多,主要是工業增速回落,主要是有一些重點行業運行比較困難,像冶金、建材、石化、煤炭。
姜有為指出,東北歸根到底是體制問題,歸根到底是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問題。
結構性問題不光吉林存在,東北都存在。資源型的產業,重化工業所占比重比較大,這類產業資金占有量比較大,容易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在資金上形成效應;產業技術集成比較高,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比較弱;產業的資源、能源消耗比較高,對生態的承載,環境的約束壓力比較大。這類產業對于經濟運行周期敏感性比較強,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比較大,這樣的一個重化工業結構,和周期性問題疊加一起,使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。
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,市場化程度不高,政府的管理和服務還有差距,要素市場不夠發達,產權、技術、人才要素的交易成本高,同時資本市場也不發達,企業面臨的生產環境也有很大的差距。
姜有為表示,對這些問題,在新一輪推進全面振興中,必須堅定不移地調結構,必須堅定不移地轉方式,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創新驅動,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。
以下為姜有為發言實錄:
提問:我是鳳凰網的記者,黑龍江已經出現了工人下崗的問題,東北經濟出現嚴重下滑,吉林和沈陽有沒有出現下崗職工的問題?
姜有為: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主要是去庫存,去產能,去杠桿,降成本,補短板,現在東北這方面重化工業比較多,但是我們吉林省相對來講產能過剩的矛盾不是特別的突出,但是確實受國家產能過剩的影響比較大。我們鋼鐵的產量,我們鋼和鐵,大體在1400萬左右,這是產能。煤炭的產能大體在4700多噸左右。按照人均所謂鋼的產量,煤炭的產量,水泥的產量,包括外援GDP單位鋼的產量都不高,所以在吉林現在還沒有這樣的問題。
|